图3 世界健康统计2019(图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2021年7月6日,美国加州大学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者们在Elife发表题为“Castration delays epigenetic aging and feminizes DNA methylation at androgen-regulated loci”的文章,该文章主要探寻男性延长寿命的方法以及机制。
图4研究成果(图源:Elife)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与人类生理、体型、遗传都十分相近的家养绵羊作为动物模型,以此构建表观遗传时钟。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相较于完整的雄性绵羊,经过阉割的雄性绵羊在特定的DNA位点有女性化的特征,进一步证实了阉割、雄性激素与甲基化有着明确的关联性;2、阉割影响了表观遗传时钟,继而减缓表观遗传的衰老速度,证实了阉割雄性绵羊可延缓衰老,延长寿命;3、雄激素会使男性相对短寿。2021年5月10日,南丹麦大学人口动力学跨学科中心的研究团队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发表了题为“Death rates at specific life stages mold the sex gap in life expectancy”的研究成果(图5)[4]。
图5 研究成果(图源:PNAS)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人口统计学,选用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年代以及不同国家的人口三个因素,分析了“女性比男性更长寿”的深层次原因。结果发现:1、15-40岁年龄段的男女死亡率比例最高,男性的死亡率通常比女性的死亡率高出两到三倍,而婴儿时期和极老年时期的男女死亡率差异接近于0。2、女婴的死亡率通常比男婴低,而婴儿时期可排除后天生活带来的影响,那么这种男女死亡率的差异直接来源于先天因素。由于Y染色体比X染色体突变更频繁,男婴的发育障碍患病率更高,早产的男婴比女婴更容易死亡。3、60岁以上男性的高死亡率对总体性别差异的影响更为显著。究其原因为男性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等)、社会背景以及流行病等外部因素。南丹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人口学副教授Virginia Zarulli表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则有一条X染色体与一条Y染色体,然而Y染色体缺乏部分额外的遗传物质。当其中一条X色体有错误突变时,女性的另一条染色体能够协助修补,但男性缺少这样的遗传物质。这些状况也表现在血友病和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等遗传疾病方面。”此外,Zarulli指出男女性的寿命长短差异,并非完全取决于遗传物质和内分泌。女性的生存优势与现代社会生活形态有关,男性吸烟和酗酒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全球数据则显示,35%的男性有吸烟行为,女性则只有6%;另外,女性也更注重饮食营养,男性则较易偏好高脂肪食物和速食类餐点;再者,“相信专业”的程度也有差异,女性平均就医看诊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33%;最后,男性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们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于自我消化。女性的长寿优势是一种逐渐演变的趋势。2021年3月15日,英国研究人员在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CMAJ)上发表了题为“Sex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12 longitudinal cohorts”的研究。该研究分析了28个国家179044人,结果发现男性的死亡风险比女性高60%,主要原因是男性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较高的心脏病发病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