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有进步,防治面临巨大压力!《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发布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倡导心血管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623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以下简称年报)发布会暨解读培训会如约而至。

图片


2005~2021年,17年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一年一度,从未缺席。今年年报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心血管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拐点仍未到来。

年报不仅是国家心血管病防治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资讯平台,也是提升中国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域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年报还可以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被誉为中国心血管领域的红皮书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介绍,年报在国内的多本中英文杂志进行了概要和节选编发。年报不仅仅被誉为业界的红皮书,也被纳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资讯来源之一,为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内容,真正实现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主战场,由医院转向社区。

他表示,2019年改版后的年报顺应了时代的需求,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希望2021年版年报中详实科学的有价值的资料,可以促进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传播,改观心血管疾病防控局面,希望能更多地激发社会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图片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心血管病防治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推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紧扣健康中国行动相关要求,于2019年将《中国心血管病年报》更名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并增加了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病社区防治等相关内容。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周宇辉副局长表示,希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继续团结全国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有力宣传推广,将年报信息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积极的力量。

图片


发布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静副院长主持。本次会议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办,医师报社、《中国循环杂志》社协办。

图片


胡盛寿院士:中国原研闪亮心血管外科领域

2013-2016年,中国87家心脏中心实施冠脉旁路移植手术56 776例,院内总体的死亡率降至2.1%以下,比肩国际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的瓣膜外科手术量呈明显增长趋势,每年达8万例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瓣膜病病因由传统的风湿性心脏病逐渐被退行性病变替代,而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

对于先心病的治疗,介入封堵手术成为主流。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8.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降到0.12%,死亡率仅0.01%,该技术已被公认为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心病的方法。

值得骄傲的是,先心病领域中国原创超声引导下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在中国整个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当中也已成为主流。不仅如此,该技术还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成为中国技术走向世界的典型范例。

过去几年,心血管外科领域的重大突破包括:人工心脏的左心辅助装置,作为治疗晚期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开始进入我国的临床试验。而中国原研人工心脏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和上市阶段,在此领域,中国原创同样与世界同频,走在了世界前列。

高润霖院士:心血管病“后备军”数以亿计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从烟草使用、中国居民膳食变迁、身体活动量和健康体重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

图片


高院士指出,吸烟增加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虽然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但下降速度低于全球,他强调,戒烟越早越好。

近些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为显著的是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农村脂肪供能比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而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等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仍不合理。

研究发现,身体活动与高血压的发病负相关,即活动量越小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越高,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健康体重方面,2013年,中国 6 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 8.4% 3.1%。与 2002 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9%0.4%

2012年中国≥18岁居民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比,增幅分别为7.3%4.8%,农村增幅高于城市。高院士强调,全国每3个成人中,就有1人为腹型肥胖,这就为心血管患病蓄积了大量的后备军

葛均波院士:心血管病医疗器械研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对心血管基础研究、医疗器械研发进展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中国大陆地区的高水平心血管基础研究从2005年后开始起步,有影响力的论文主要发表在《循环》 和《循环研究》两大杂志。

近几年,国内高水平心血管基础研究快速发展。2020-2021 年,来自中国大陆地区以通讯作者和主要作者发表的研究论文共计48篇,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心脏和血管解剖、发育与功能,发病机制等各个领域。

2020 91日至20218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 68 项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评通道,国产原创产品有 58 项,占比 85.3%68项中有31项为心血管类产品,占比达45.6%,说明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在我国医疗器械创新领域占主导地位。

2019年相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心血管器械审批方面的速度持续加快,获批创新医疗器械占比显著增加,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目前在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的产业化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韩雅玲院士:中国心血管病诊疗进展

图片


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介绍,2002-2019,中国心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村增长3.5倍、城市增长2.66倍。从2005年始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心梗死亡率2007、2009、2010年超过城市地区,且自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心梗死亡率明显升高,并于2013年开始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有研究显示,中国不同级别医院 STEMI 患者的治疗和结局存在显著差异。与省级医院相比,地、县级医院的STEMI 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较低,发生院内死亡的比例较高。关于STEMI患者治疗状况,韩雅玲院士指出,2001年以来,中国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率明显增加,溶栓治疗率下降,总再灌注治疗率并未提高。

此外,数据显示,中国住院心衰患者整体利尿剂的使用率变化不明显,地高辛的使用率受国际临床研究的影响呈下降趋势,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 β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上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的整体使用率呈上升趋势,但因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的问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率降低。

顾东风院士: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图片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对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展进行了介绍。估计全国有血压正常高值人数4.35亿,这也意味着加强血压管理势在必行。他指出,近年来,中国≥18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上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治疗控制率则先升高后降低。这也侧面反映,高血压相关科普宣传教育成效明显。

血脂达标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医患对此的重视不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使用低剂量他汀类药物干预意义重大。

三高共管中的血糖管理同样面临挑战。估计目前中国大陆成人糖尿病人数达1.298亿。在全国范围内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非常具有效价比,可减少9.53%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平均预期寿命增加 0.82 岁。

顾东风院士说,好消息是,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地降低糖尿病发病、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全因死亡率。

王拥军教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在农村地区

图片


据估算,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280万,脑血管病患病人数超过2000万,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约177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介绍,过去20年间,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逐渐上升,且农村地区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换言之,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重点在农村地区。

对于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而言,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王教授强调,虽然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医疗质量大幅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数据显示,我国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率为29.3%,房颤抗凝率46.5%。此外,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5‱ 行颅内动脉取栓术;脑出血患者中,10.3%行血肿清除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18.1%行栓塞术,16.1%行总体动脉瘤夹闭术。王教授指出,由此可见,我国脑血管病的手术普及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在媒体提问环节,胡盛寿院士、高润霖院士、葛均波院士、韩雅玲院士、顾东风院士、王文志教授进一步阐释了当前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控现状和未来展望,心血管领域科研、技术、器械等取得的创新成就,心血管病精准预测与有效防控手段的应用情况,以及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的进程。